Feb 15, 2012

2月14日 星島日報副刊訪問




多得舊客人Dicky & Karen既撮合,促成今次咁好玩既訪問。今次訪問既內容係關於新舊婚照嘅比較,能夠同好出名嘅善美影室老闆一齊接受訪問,仲上埋影室同林師傅學下野,真係好興奮!(可惜細個時冇機會黎呢度影過相)雖然時代係唔同咗,價值觀唔同咗,但我同林師傅都好堅持一樣野,就係影婚紗相,“襟睇”真係好緊要,我希望幫客人影既婚紗相,可以表現到佢地既性格同特質,而且幾十年後翻睇,都唔會覺得娘!以下是訪問內容:

「時下新人影婚紗照,要求似乎愈來愈「誇」,草原騎白馬、廢墟燒枯木,甚至跳降傘攀崖壁潛深海的我都見過,負責拍攝的婚紗攝影師,難道真的要懂飛天遁地?四年多前起加入婚紗攝影行業的Terry Lo 認為,照片拍出來的效果必須夠自然,「找我影相的客人都知道,我的拍攝風格是自然,我不喜歡新人擺一些『指天篤地』的造作照片。還有,最重要是拍攝過程要開心好玩,這才可補捉兩人的喜悅,影出來的婚妙照才耐看。」耐看,似乎是不少婚紗攝師追求的相片效果,包括有四十年歷史的善美影室(前身為尖尖照相)負責人林國盛,「近年有不少新人專誠走來影樓影,想影一輯較耐看的婚紗相,他們很多在結婚時已找攝影師影戶外照,但拍攝時往往影到『天花龍鳳』,最後沒有一張可以放在床頭細賞,他們想影一張多年後再看仍覺得好看的婚紗相。」林國盛續說:「拍攝婚紗相最重要是補足新人的眼神和笑容,呈現他們內心的喜悅。」

  林國盛回憶說,上世紀六十年代婚紗相全是黑白攝影,相片中的背景十分簡單,只有一幅拉布,新娘十個有十個手拿一束劍蘭,「當時捨得花錢影婚紗相的人算是比較富有。」到上世紀七十年代,人們追求較花巧的相片背景,故大部分照相館都會裝修成歐陸庭園,羅馬柱、火爐壁等布置,應有盡有。當年一輯婚紗相,收費絕不便宜,「我1977年結婚,當時一輯婚紗相套餐約一千至二千元,但我當時人工也只有一千多元。」林國盛於1970年起在影樓工作,並於1996年接手經營,他坦言,接手後前來影婚紗相的人已愈來愈少,大多數是影證件相和家庭合照,「潮流興往外地影婚紗相嘛!」

  的確,近十年港人興起往外地拍婚紗照,目的其實是想找一些與別不同的拍攝場景。然而,Terry認為新人毋須勉強往外地找特別風景拍攝,「我認為對新人有意義的地方才是最佳拍攝場地,再者,香港其實有很多富特色的景點,未必需要花錢出外。總之,婚紗相應以人為本,風景反而次要。」在林國盛的影樓內,有不少三、四十年前的婚紗相,幾乎清一色是室內拍攝,新人所擺的「甫士」亦很簡單,這類舊式婚紗相,今天看來,絕不覺得老套。Terry說:「數年前很流行去台灣影婚紗相,但很多朋友都說,現在看這批相已經覺得很『娘』。潮流總會過去,大家不應跟潮流走,應該做回自己,影一輯屬於自己的婚紗相。」


風趣幽默既林師傅即場示範佢既手藝同功架,「人肉Photoshop」,直接係菲林上「執相」,真係大開眼界,亦都令我地一班用數碼相機影相、在電腦執相的攝影師汗顏….真心希望林師傅呢門傳統技術可以繼續承傳落去同發揚光大!

0 意見:

Post a Comment